熱線:021-5605683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熱線:021-5605683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摘要:微電極技術在測量不穩定沉積物化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視。綜合論述了目前實際應用于定量沉積物化學的三大電化學類型的微電極,覆蓋了pH微電極、pCO 2微電極、硫化物微電極、溶解氧膜微電極、汞金伏安微電極的工作原理、制作方法和應用文獻。特別介紹了實驗室制作氧化銥pH微電極的方法和性能,描述了制作汞金伏安微電極的詳細步驟及其在測量沉積物氧化還原化學成分的具體實驗裝置和技術方法,認為微電極技術的引入對深化沉積物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對近岸海洋環境的認識離不開對沉積物的生物地球化學的調查研究。相當一部分海洋生物體殘骸和有機顆粒沉降到海底后很快地通過微生物分解作用而重新進入海水循環。為了定量沉積物中的化學參數如溶解O2、Mn2+、Fe2+、S2-、CO2分壓(pCO2)和pH等,傳統的做法是用柱狀采泥器把沉積物采回實驗室,用分層壓濾法擠出間隙水,然后采用化學滴定的方法或其它儀器分析手段來測量化學成分。劉素美等概述了沉積物間隙水的幾種制備方法及其優缺點,但是這些做法通常擾動了沉積物,改變了沉積物樣品的溫度、壓力和其它物理和化學條件,甚至可能把沉積物的不同層次的化學成分混合在一起,引起測量的系統誤差或不準確。所以,一種更好的方法是利用微電極直接測量沉積物的化學濃度梯度,避免由于環境條件變化帶來的誤差。用微電極探頭插入沉積物測量化學成分是一項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技術,它可以在每間隔1 m m的深度位置取得準確數據,而傳統的分層壓濾法做不到。近十幾年來,隨著各種化學微電極技術的介入,人們對沉積物—海水界面化學的認識取得了明顯的進步。本文概述了目前各種微電極技術及其在沉積物環境中的應用,包括電位電極、極譜電極和伏安電極3種不同電化學類型的微電極。
1、電位微電極
電位微電極(Pot entiom etric m icroelectrodes)測量某一化學成分的電化學原理是依據奈斯特(Nernst)方程,即電極電位的變化與該化學成分濃度的對數成正比。電位微電極測量某一特定離子或氣體是通過離子選擇透過性膜或氣體選擇透過性膜來實現的,當微電極與溶液平衡時,膜的兩邊由于某離子或氣體的效應形成電位差,此值相對于參考電極測量可得。離子選擇透過性膜微電極有如H+、Li+、Na+、K+、NH+4、F-、Cl-、Br-、S2-、Ag+、Cu2+等電極;氣體選擇透過性膜電極有如NH 3、H 2S、CO2等電極。目前應用于沉積物—海水界面的此類型微電極主要是pH、pCO2和硫化物電極。
傳統的pH微電極含有一層玻璃膜,內腔充滿鹽酸,引出端是Ag/AgCl(可由銀線在0.1 m ol/L鹽酸中以0.1 m A/cm2的電流密度電解形成)。電極用于測量沉積物孔隙水時,與飽和甘汞電極(SCE)的電池表達式為:
Revsbech等于1983年首先把pH,O 2和H 2 S微電極應用于研究微生物培養膜中的化學濃度變化。Archer等把微電極技術應用于測量深海沉積物的pH剖面。Cai等研制了pH和pCO 2微電極并應用于研究沉積物孔隙水中的碳酸鹽體系,之后,他們還在pH和pCO 2微電極制作和應用方面做了一些改進,包括在微電極制作中用離子選擇性有機中性膜代替玻璃膜和加入碳酸脫水酶以縮短響應時間等。
CO 2微電極的結構通常是所謂的Severinghaus型(圖1),即采用pH電極作為內芯,待測溶液中的CO 2通過氣體選擇性硅酮橡膠膜進入電極腔內與碳酸氫鈉體系相互作用從而改變腔內的pH值,由pH芯電極測量腔內的pH變化引申出CO 2分壓pCO 2值。由于化學反應過程復雜,pCO 2電極的穩定性差且響應慢,T98約為5分鐘。加入碳酸脫水酶于腔內的碳酸鹽體系能提高電極的響應速度,使T98達到2分鐘左右。另外,De Beer等研制出一種基于液體離子交換膜pH微電極的快速響應pCO 2微電極并應用于環境測量,響應時間在1分鐘以內。
還有,金屬氧化物pH電極由于體積小,強度高,結構簡單而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其中銥氧化物電極的應用前景最被看好。
圖1 CO 2微電極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銥氧化物電極的工作曲線,可以看到在pH1~14范圍內,銥氧化物電極的電位與溶液的pH均表現出良好的線性。固態氧化銥電極測量pH的反應式為:
圖2銥氧化物pH微電極工作曲線
Beyenal等和Yao等最近研制了基于此pH電極內芯的pCO 2電極,前者已將此電極用于測量生物膜中的CO 2梯度變化量。在缺氧的沉積物中微生物的無氧呼吸往往導致還原性硫化物的產生,還原態硫化物的存在指示硫酸鹽還原菌的活動跡象。硫化物選擇性微電極是測定沉積物中S2-的有力工具,它的電池表達式為:Pt-Ag-Ag2 S|孔隙水|鹽橋|3M KCl|AgCl-Ag(3)硫離子選擇電極在沉積物中的應用最早可追溯到Berner的探索性工作。此后,Revsbech則首先采用硫化物微電極測量沉積物表層H 2 S梯度。Vis scher等研制了溶解氧和硫化物微電極并應用于沉積物的原位測量。Gundersen等采用微電極揭示了深海沉積物中硫細菌的存在。宋金明等采用了硫離子選擇電極和間隙水壓濾法研究了南沙群島海域及礁外沉積物間隙水中的Mn2+,Fe2+和總S(-II)的分布特征以及它們在沉積物海水界面間的擴散轉移通量和熱力學平衡控制體系。
除了以上選擇性電極之外,惰性的Pt微電極屬于非離子選擇透過性電位微電極,可用于測定沉積物的氧化還原電位(Eh),沉積物中某一深度位置的電位是通過測量Pt微電極的開路電勢得到的。開路電勢是在無外加電流的狀態下相對于參考電極的電勢,當間隙水與電極達到熱力學平衡時,它指示溶液的混合氧化還原電位。由于Pt電極所測量的電位值是沉積物中的多種化學成分共同作用的結果,即混合電位,所以影響因素較多,穩定性也稍差。Pt電極通常制成片狀以提高表面積和減少電位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