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線:021-5605683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熱線:021-56056830,66110819
手機:13564362870
胰腺癌是最致命的惡性腫瘤之一,由于解剖位置較深,大部分患者確診時已到中晚期,在美國5年生存率只有5%。在中國,胰腺癌的發病率逐年增高,2011年新發病例及死亡人數分別為80,344和72,723。外科切除仍然是胰腺長期存活的最佳機會癌癥。然而,大多數患者被診斷為無法切除由于轉移形成。目前的治療措施對解決該問題顯得力不從心。因此,從新的分子機制深入認識胰腺癌的病理過程,成為該領域的重要科學命題。
Unisense微電極測定系統的應用
將5000個單位的細胞置于裝有攪拌系統的微呼吸瓶中,所加細胞經過0.3mg/L的氨芐青霉素滲透后1分鐘,在轉速為1000rpm的離心機中離心9分鐘,然后置于含有120 mM NaCl,2 mM MgCl2,1 mM KH2PO4,50 mM Tris–HCl,pH為7.4的緩沖溶液中懸浮,所用的氧微電極也在這種配置的溶液中進行平衡,直至氧氣的消耗保持為一個穩定的數值。然后測試在細胞中加入不同的線粒體呼吸鏈復合物后測試細胞的呼吸速率,呼吸速率的單位是μM O2/min/mg。
胰腺炎與胰腺癌發生之間密切相關性。在胰腺產生炎癥時,因為大量的腺泡細胞會產生消化酶,同時伴有胰腺的纖維化和萎縮,在胰腺組織中與胰腺癌相關的腺泡出現萎縮(腺泡萎縮CAA)。腺泡萎縮的病理特征表現為腺泡-導管化生(ADM)。在腫瘤侵襲中的腺泡-導管化生與胰腺癌的原位小鼠模型中的細胞侵襲和結締組織形成相關,對切除的人類腫瘤的分析顯示癌癥相關ADM區域對腫瘤壞死因子α(TGFα)呈陽性,并且該TGFα表達與原發腫瘤大小和較短的存活時間相關。基因表達分析鑒定了癌癥相關ADM,散發性ADM和慢性胰腺炎ADM的不同表型譜。這些發現表明,驅動ADM的機制根據特定的組織微環境而不同,并且癌癥相關的ADM和腺泡萎縮有助于腫瘤細胞侵入局部胰腺實質。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糖尿病與胰腺癌的發展和進展以及胰腺癌患者的死亡有關。研究發現,高葡萄糖水平可以促進胰腺癌的增殖和侵襲,以及上皮-間質轉化(EMT)和轉移。最近的研究證明,高血糖可以誘導細胞缺氧并產生線粒體活性氧。由于其無血管形態,胰腺腫瘤通常缺氧。在缺氧環境中,胰腺癌細胞表達高水平的缺氧誘導因子1α(HIF-1α)。HIF-1α的靶基因促進侵襲性表型,促進腫瘤生長,侵襲和轉移。在腫瘤細胞中,已知高葡萄糖水平在常氧和缺氧條件下均可促進HIF-1α的表達。與正常血糖組中的個體相比,患有糖尿病的胰腺癌患者具有更高水平的HIF-1α表達以及膽管侵入和更大的腫瘤體積。用鏈脲佐菌素(STZ)治療的糖尿病裸鼠表現出較大的腫瘤,并且比對照小鼠更可能發生肝轉移。在一些腺泡細胞中,糖尿病小鼠胰腺的腺泡細胞顯示出內質網明顯擴張,核間隙增加以及染色質接近細胞膜。糖尿病原位異種移植組中Hypoxyprobe-1和HIF-1α的表達面積大于對照組。相應高葡萄糖和CoCl 2濃度、BxPC-3癌細胞系中HIF-1α的表達水平增加。高葡萄糖誘導的侵襲能力,遷移能力和MMP-9表達通過對HIF-1α特異的siRNA來抵消。所以,提升高血糖與預后不良之間的關聯可歸因于胰腺癌的微環境缺氧。
總之,腫瘤微環境中的BMECs參與胰腺癌腫瘤間質的形成,并影響胰腺癌的生長、侵襲、轉移等生物學行為,通過多種途徑調節胰腺癌生長的微環境,BMECs來源的microRNA對胰腺癌有重要的調節作用,是BMSCs對胰腺癌演進促癌或者抑癌不同凈效應的關鍵調節靶點,是否可以通過影響BMECs的細胞生物學特性,調節相關蛋白和microRNA,胰腺腺泡細胞萎縮導致導管上皮化生有助于腫瘤細胞侵入局部胰腺實質,高血糖使胰腺癌的微環境缺氧,促進侵襲性表型,促進腫瘤生長,侵襲和轉移,改變胰腺癌瘤體生存的微環境,從而達到抑制胰腺癌的治療目的。將是胰腺癌藥物治療研究的一個方向。